
大家都会遇到的"饮食方式"总结
如果现在没时间阅读,请将其加入书签,有空时再查看。
章鱼烧的起源众说纷纭,据说是昭和时代大阪当地为孩子们准备的小吃“收音机烧”发展而来。收音机烧里包有“牛筋魔芋(牛筋和魔芋)”,之后参考明石烧的做法,加入章鱼,于是诞生了发源自大阪的“章鱼烧”。由于面糊中加入了高汤,所以当时一般不再额外添加其他配料即可食用,但战后则发展为加上浓郁酱汁、海苔粉和柴鱼片等佐料一起享用。
大阪的“串炸”诞生于昭和初期的通天阁新世界商圈。为了让附近的劳动者能以便宜的价格吃饱,于是出现了销售牛肉串炸的餐厅,这便是“串炸”的起源。
如今不仅有牛肉、猪肉等肉类,也有海鲜和蔬菜,此外,提供麻薯和芝士等多种串炸的店铺也越来越多。蘸满特制酱汁食用是常见的吃法。
“炸牛肠乌冬面”是大阪在2000年代之后出现的B级美食。为了不浪费牛肉,同时追求美味,于是将牛肠油炸制成“炸牛肠”,是大阪・南河内地区自古以来的吃法。1995年创立的一家乌冬面店,店主当时希望推出前所未有的乌冬面,于是选用了炸牛肠,这便是“炸牛肠乌冬面”诞生的契机。炸牛肠酥脆可口,让人欲罢不能!如今在大阪有许多乌冬面店提供这道料理,是深受大众喜爱的灵魂美食。
安土桃山时代的茶道宗师千利休,在茶会上所提供的煎饼“麩烧(Funoyaki)”,据说是大阪烧的起源。“麩烧(Funoyaki)”是将面粉与水混合搅拌后煎成薄片,再涂上花椒味噌制成的点心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大阪陷入粮食短缺,于是加入当时容易取得的卷心菜、青葱等蔬菜,之后慢慢演变为现在的“大阪烧”。
招牌口味是使用猪五花肉的“豚玉”,除此之外,在专卖店还能吃到加入海鲜、芝士等多种食材的大阪烧。
相较于江户的握寿司,大阪的做法是将食材和醋饭用力压紧成型,制成“压制寿司”。压制寿司中最具代表性的“箱寿司”,原本使用鲭鱼和竹荚鱼等普通鱼类,但从明治时代起开始使用虾、鲷鱼、海鳗等食材。箱寿司作为观剧时的便当或伴手礼广受欢迎,一炮而红。
箱寿司使用硬米和砂糖,食材则用醋腌制,咸中带甜,因此可以保存几天。其特点是即使放置一段时间,吃起来依旧美味。